妇女研究论丛

当代印度妇女研究热点问题专栏导语

 
印度是世界主要大国中唯一没有发生过重大革命的国家,同时也由于西方殖民教育渗透的局限性,导致印度社会依然完好保存了前现代的权力结构、文化观念与思想意识,其中也包括对于妇女的剥削和压迫。虽然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当今印度妇女的地位与印度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有关系,但实际上学界对于印度古代妇女的生存状况与历史经验所知甚少,这是因为古代印度人没有历史记载的习惯,我们现在对于古代印度妇女的了解,大多只能借助文学典籍。 早期数部《吠陀本集》中已有关于寡妇萨提的记载,只不过这个时期的“萨提”是一种象征性仪式:战死的将士在埋葬之前,先让其遗孀躺入墓穴之中,人们齐唱葬歌,然后寡妇留下鞋子,人从墓穴中走出来,之后再行将士遗体安葬。印度人什么时候开始风行火葬,什么时候开始死者的遗孀必须坐上遗体火化的柴垛之上,与死者的遗体一同化为灰烬,已经无从考据,但印度两大史诗《摩柯婆罗多》和《罗摩衍那》都有国王的遗孀与其丈夫的尸体一起被火化的描述,而希多为自证清白在罗摩面前走过火堆实际上也是一种另类形式的“萨提”,由此我们可知至少在史诗时代,“萨提”在上流社会已经十分流行。在史诗时代普通百姓是否实行“萨提”,萨提具体在何时变成一种全社会普遍的仪式已经无从考证,但从这些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管窥古代印度妇女的悲惨境遇。 当代学术界认为印度妇女低下的社会地位与印度种姓制度的确立息息相关。种姓制度大致起源于吠陀时代。吠陀文明的创造者雅利安人来自北方,肤色白皙,文明发展程度较高。早期雅利安人为了隔离肤色较黑的土著而创造出种姓制度。其实质是最早的种族隔离政策。种姓制度确立之后,为了杜绝跨种姓婚姻,女性受制约的强度进一步加剧。这种种族隔离与性别压迫在婆罗门教以及印度教典籍中被日益神圣化。吊诡的是,当印度文明发展到新婆罗门教也就是印度教时期,有一些印度教支派比如性力派将性视为修炼达到自我升华的一种手段,导致性暴力的除罪化,更进一步加深了男性对于女性的性剥削。 也因为这样复杂的历史以及文化背景,我们对于印度妇女问题的考察就变得复杂起来。这是我受《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委托组织的第一个有关印度妇女研究的专栏。我们希望通过这个专栏开启印度妇女研究的几个维度:一是有关印度妇女现实经验的考察;二是有关印度妇女历史境遇的追溯;三是印度各类机构对于妇女问题的应对。由于国内学界印度妇女研究方面的成果相当匮乏,我们试图首先通过这三个维度,对于印度妇女问题进行一个多维度全方位的描述与考察,让读者熟悉当代印度妇女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她们在历史中的创痛与抗争,然后再带领读者进入印度妇女研究理论问题的思考。尽管印度学者在本土妇女研究方面有着卓越的理论建树,但这些理论建构都是基于当代印度妇女的现实经验。如果没有对当代印度妇女现实经验的了解,我们就无法理解其理论思考的脉络和逻辑。 本专栏的第一篇文章是有关当代印度妇女遭受强奸问题的讨论。强奸问题是印度社会的顽疾。这个方面的讨论是非常及时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作者王伟均博士的论文讨论了马图拉强奸案以来的四个不同阶段、不同强奸案的基本状况、引发的社会反应、因由根源以及应对策略等深层次问题。作者分析了形塑“强奸文化”的历史与现实因素,进而指出,破解“强奸文化”必须在大力改造印度传统文化的同时对这一现象进行学科化、理论化以及系统化的研究,找到最终破解“强奸文化”的系统性策略。 本专栏第二篇文章研究纳萨尔运动中妇女被遮蔽的历史经验。作者王晴锋副教授指出现有纳萨尔运动研究中性别视角的缺席。王晴锋指出,纳萨尔性别政治问题主要包括纳萨尔意识形态对性别问题的遮蔽、纳萨尔暴力与父权制的相互强化、极端左翼政治的性别规训、男权中心主义的社会传统以及女性主体能动性的缺失与自我边缘化等。作者关于女性参与纳萨尔运动的研究包含两个维度:一是运动史中的女性,二是运动实践中的女性。作者试图通过上述问题的考察重塑妇女群体的集体记忆和革命实践场域里女性的主体性与能动性。 本专栏第三篇文章是有关印度财产权问题的研究。作者陈义华教授从两个维度对印度妇女的财产权进行了考察。一是从共时的纬度,按照印度妇女财产权法系本身的分类特点,考察了不同教派对于妇女财产权问题的规定,并针对部落民教派身份复杂多样的特点,专门安排一节讨论了部落妇女的财产权问题,覆盖了所有印度妇女的财产权问题;二是从历时的纬度,考察了印度不同群体妇女财产权从殖民时代到后殖民时代的演变。在此框架安排之下,作者微观考察了印度妇女在财产权方面所取得的进步以及各教派权属人法对于妇女权利的实现所构成的阻碍。 这三篇论文,分别聚焦于印度妇女在不同层面所面临的最突出或最紧迫的问题,第一篇谈论的强奸问题是困扰当代印度最重大的社会问题,它降低了妇女走出家庭、进入职场的意愿,也剥夺了妇女享受公共设施与服务的权利。西方政治精英以及媒体总是夸赞印度社会巨大的发展潜力,可是当印度人口的一半怯于走出家庭的时候,实际上也就大大降低了印度社会潜力爆发的能量;这里的第二篇有关拉萨尔运动中女性的文章实际上一方面向我们呈现了重大历史场域中女性经验被遮蔽的现实,另一方面也评判了印度重大运动包括民族解放运动与左翼武装斗争中普遍存在的性别盲视问题,这也引发我们对于印度妇女解放斗争的进一步思考。第三篇文章涉及现代国家机构,包括殖民当局与后殖民国家机构在破除传统惯例,保障妇女权利,特别是妇女最基本的财产权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与尝试。希望这三篇文章的研究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欢迎大家加入讨论。 印度是世界主要大国中唯一没有发生过重大革命的国家,同时也由于西方殖民教育渗透的局限性,导致印度社会依然完好保存了前现代的权力结构、文化观念与思想意识,其中也包括对于妇女的剥削和压迫。虽然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当今印度妇女的地位与印度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有关系,但实际上学界对于印度古代妇女的生存状况与历史经验所知甚少,这是因为古代印度人没有历史记载的习惯,我们现在对于古代印度妇女的了解,大多只能借助文学典籍。 早期数部《吠陀本集》中已有关于寡妇萨提的记载,只不过这个时期的“萨提”是一种象征性仪式:战死的将士在埋葬之前,先让其遗孀躺入墓穴之中,人们齐唱葬歌,然后寡妇留下鞋子,人从墓穴中走出来,之后再行将士遗体安葬。印度人什么时候开始风行火葬,什么时候开始死者的遗孀必须坐上遗体火化的柴垛之上,与死者的遗体一同化为灰烬,已经无从考据,但印度两大史诗《摩柯婆罗多》和《罗摩衍那》都有国王的遗孀与其丈夫的尸体一起被火化的描述,而希多为自证清白在罗摩面前走过火堆实际上也是一种另类形式的“萨提”,由此我们可知至少在史诗时代,“萨提”在上流社会已经十分流行。在史诗时代普通百姓是否实行“萨提”,萨提具体在何时变成一种全社会普遍的仪式已经无从考证,但从这些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管窥古代印度妇女的悲惨境遇。 当代学术界认为印度妇女低下的社会地位与印度种姓制度的确立息息相关。种姓制度大致起源于吠陀时代。吠陀文明的创造者雅利安人来自北方,肤色白皙,文明发展程度较高。早期雅利安人为了隔离肤色较黑的土著而创造出种姓制度。其实质是最早的种族隔离政策。种姓制度确立之后,为了杜绝跨种姓婚姻,女性受制约的强度进一步加剧。这种种族隔离与性别压迫在婆罗门教以及印度教典籍中被日益神圣化。吊诡的是,当印度文明发展到新婆罗门教也就是印度教时期,有一些印度教支派比如性力派将性视为修炼达到自我升华的一种手段,导致性暴力的除罪化,更进一步加深了男性对于女性的性剥削。 也因为这样复杂的历史以及文化背景,我们对于印度妇女问题的考察就变得复杂起来。这是我受《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委托组织的第一个有关印度妇女研究的专栏。我们希望通过这个专栏开启印度妇女研究的几个维度:一是有关印度妇女现实经验的考察;二是有关印度妇女历史境遇的追溯;三是印度各类机构对于妇女问题的应对。由于国内学界印度妇女研究方面的成果相当匮乏,我们试图首先通过这三个维度,对于印度妇女问题进行一个多维度全方位的描述与考察,让读者熟悉当代印度妇女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她们在历史中的创痛与抗争,然后再带领读者进入印度妇女研究理论问题的思考。尽管印度学者在本土妇女研究方面有着卓越的理论建树,但这些理论建构都是基于当代印度妇女的现实经验。如果没有对当代印度妇女现实经验的了解,我们就无法理解其理论思考的脉络和逻辑。 本专栏的第一篇文章是有关当代印度妇女遭受强奸问题的讨论。强奸问题是印度社会的顽疾。这个方面的讨论是非常及时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作者王伟均博士的论文讨论了马图拉强奸案以来的四个不同阶段、不同强奸案的基本状况、引发的社会反应、因由根源以及应对策略等深层次问题。作者分析了形塑“强奸文化”的历史与现实因素,进而指出,破解“强奸文化”必须在大力改造印度传统文化的同时对这一现象进行学科化、理论化以及系统化的研究,找到最终破解“强奸文化”的系统性策略。 本专栏第二篇文章研究纳萨尔运动中妇女被遮蔽的历史经验。作者王晴锋副教授指出现有纳萨尔运动研究中性别视角的缺席。王晴锋指出,纳萨尔性别政治问题主要包括纳萨尔意识形态对性别问题的遮蔽、纳萨尔暴力与父权制的相互强化、极端左翼政治的性别规训、男权中心主义的社会传统以及女性主体能动性的缺失与自我边缘化等。作者关于女性参与纳萨尔运动的研究包含两个维度:一是运动史中的女性,二是运动实践中的女性。作者试图通过上述问题的考察重塑妇女群体的集体记忆和革命实践场域里女性的主体性与能动性。 本专栏第三篇文章是有关印度财产权问题的研究。作者陈义华教授从两个维度对印度妇女的财产权进行了考察。一是从共时的纬度,按照印度妇女财产权法系本身的分类特点,考察了不同教派对于妇女财产权问题的规定,并针对部落民教派身份复杂多样的特点,专门安排一节讨论了部落妇女的财产权问题,覆盖了所有印度妇女的财产权问题;二是从历时的纬度,考察了印度不同群体妇女财产权从殖民时代到后殖民时代的演变。在此框架安排之下,作者微观考察了印度妇女在财产权方面所取得的进步以及各教派权属人法对于妇女权利的实现所构成的阻碍。 这三篇论文,分别聚焦于印度妇女在不同层面所面临的最突出或最紧迫的问题,第一篇谈论的强奸问题是困扰当代印度最重大的社会问题,它降低了妇女走出家庭、进入职场的意愿,也剥夺了妇女享受公共设施与服务的权利。西方政治精英以及媒体总是夸赞印度社会巨大的发展潜力,可是当印度人口的一半怯于走出家庭的时候,实际上也就大大降低了印度社会潜力爆发的能量;这里的第二篇有关拉萨尔运动中女性的文章实际上一方面向我们呈现了重大历史场域中女性经验被遮蔽的现实,另一方面也评判了印度重大运动包括民族解放运动与左翼武装斗争中普遍存在的性别盲视问题,这也引发我们对于印度妇女解放斗争的进一步思考。第三篇文章涉及现代国家机构,包括殖民当局与后殖民国家机构在破除传统惯例,保障妇女权利,特别是妇女最基本的财产权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与尝试。希望这三篇文章的研究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欢迎大家加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