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研究论丛

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论文_防治性骚扰的中国之路

 
文章目录

一、对性骚扰现象的认知

(一)公共场所和职场性骚扰调查

(二)高校性骚扰调查

二、性骚扰性质揭示

(一)性别歧视Vs权力滥用(1995-2005年)

(二)性别歧视Vs侵权行为(2005-2014年)

    1.性自主权说或性权利说

    2.人格尊严权说

    3.多种权利说

    4.身体自主权说

(三)平等理论Vs自主理论(2014年至今)

(四)小结

三、性骚扰相关立法突破

(一) 2005年《妇女权益保障法》修正案

(二) 2012年《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

(三)相关教育行政法律法规文件

(四) 2020年《民法典》

(五)小结

四、惩治性骚扰的司法跟进

(一)案由确立

    1.健康权、身体权纠纷

    2.名誉权纠纷

    3.一般人格权纠纷

    4.性骚扰损害责任纠纷

    5.劳动争议(劳动合同)纠纷

(二)行为认定

(三)裁决依据

五、结语

文章摘要: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以来,中国防治性骚扰的进展主要从学说、立法、司法三个层面体现。启动于不同年份的定性和定量调查揭示出性骚扰的社会危害性以及界定性骚扰概念、建立防治机制的重要性。对性骚扰议题的本土化研究,既要在国际视野下进行比较分析和鉴别,又要立足本土实践,从立法演进和司法实践中探索出本土的社会治理模式。从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至今,中国专门防治性骚扰的法律制度从无到有,不断健全,渐成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妇女权益保障法关于性骚扰规定的突破是历史性转折,民法典相关规定的确立具有里程碑意义。而将性骚扰损害责任纠纷单独列举为民事诉讼案由,与性骚扰这一侵权行为的特性更加贴切,有利于司法准确判定案件性质、及时保护受害人权益。

文章关键词:

论文分类号:D66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