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研究论丛

人物研究的新实验——关于李又宁教授可否为“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

文|杨海亮,业余文史研究者

作者授权首发

2020年5月,我读到安徽绩溪徽学研究会会长胡成业先生的文章——《我与胡适资料收集研究》。胡先生在文中提到,他撰写了几千字的《值得景仰的三位胡适研究的开拓人——唐德刚、李又宁、耿云志三位教授》,“深知胡适研究能打破禁区,并在国内外掀起‘胡适热'来之不易”。(耿云志、宋广波主编,《心长路远:胡适研究的历程》(胡适研究论丛第三辑),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5年)

三位教授中,耿云志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耿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国近代政治史、文化史、思想史的研究,于思想史用力尤多。关于耿先生的胡适研究,我曾做过梳理,指出“耿先生撰写了大量有关胡适的论文,整理了众多有关胡适的资料,尤其是整理了近代史研究所收藏的胡适档案,又发起胡适研究会,组织多次相关学术会议,主编多种胡适研究书刊,为推动胡适研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认为“耿云志先生不仅是胡适研究的先行者,也是胡适研究的开拓人”。(杨海亮,《心远路长:漫谈耿云志先生与胡适研究》,學人Scholar ,2020年5月31日)应该说,将耿云志先生列为“胡适研究的开拓人”是没有争议的。


耿云志先生

三位教授中,唐德刚是美籍华人学者,著名的历史学家、传记文学作家,在国内学界广为人知。唐先生长期从事中国史、亚洲史、西方近代史、西洋文学史以及传记文学的研究、教学和写作,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及纽约市立大学执教。关于胡适研究,唐先生的著作不算多,但影响比较大,主要得力于《胡适口述自传》和《胡适杂忆》。前者是唐先生根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口述历史学部所公布的胡适口述回忆十六次正式录音的英文稿和自己所保存并经过胡适手订的残稿对照参考综合译出的成果。后者则是因前者而起,唐先生“在动手翻译胡适口述自传之前,先写导言(序文),谁知一写就阴差阳错,糊里糊涂地写了十余万言,结果自成一部小书,取名《胡适杂忆》”。(胡适口述,唐德刚译注,《胡适口述自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胡适口述自传》和《胡适杂忆》,在国内外文史学界都曾受热捧,被认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史料价值。特别是一作“述释一体”,一作“因序成书”,一时成为美谈。大概是基于两作在文史上的价值和成书上的特色,胡成业先生把唐德刚先生也列为“胡适研究的开拓人”。

至于三人中的李又宁教授,与耿云志、唐德刚两位相比,名气似乎小了许多。那么,李又宁教授是谁,为什么研究胡适,有哪些胡适研究成果,又可否为“胡适研究的开拓人”呢?

据公开的资料显示,李又宁出生于南京,“我与南京有缘,她是我最初与这个世界见面的地方。我感谢父母,把我带到这座历史悠久的都城。小名来自她的旧名,而且这个‘宁'字的涵义为我所喜:朝夕相望,久而弥笃”。(李又宁主编,《胡适与他的学生》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李又宁的童年,正是烽火连天的抗战年代。在接受了小学和初中教育后,14岁的李又宁迁往台湾,就读于台北市立第一女中。高中毕业后,李又宁考入国立台湾大学历史系。大学期间,受过台静农、吴相湘等著名学人的影响。之后,李又宁到美国深造,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博士学位,并到纽约圣约翰大学(英文名:St. John's University)任教,教过“中国妇女史与文学”“现代中国政治与文化史”“中国语言政策与语言策略”“中国古代文学”等课程。

李又宁教授在国内公开的资料不多,个人著作也鲜见。我在中国知网搜索她的信息,她在国内发表的论文屈指可数,主要有《介绍最近发现的几封孙中山和宋庆龄的信》《管见所及有关宋嘉树的一些英文资料》《辛亥革命与妇女转型》《华族的贡献是美国历史发展的一股重要动力》《中国留学生的历史使命与贡献》等,前后加起来也不过10余文。从论文的内容大致可知,李又宁教授的关注点集中在中国近现代史、华族留学史等方面。李又宁教授自己也曾表示,“成年后,教学于美国,但以华族文化及历史为永恒的宝藏,时时可与亲见、亲历、亲闻比较印证”。(李又宁主编,《胡适与他的学生》,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

上一篇:“月牙儿”与“珂赛特”性格与命运比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