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头婚”最重要的是平衡,但也保证了女方的
“两头婚”的具体实行中和传统嫁娶婚都有哪些差异?这种婚姻形式更能保护女性的权益吗?未来有可能扩展到全国吗?
南京晓庄学院副教授黄亚慧十年前就在《妇女研究论丛》发表了她关于“两头婚”的研究,也一直在关注这个现象,澎湃新闻采访了她。
黄亚慧
【对话】“两头婚”中小家庭不独立,因为没得到财产的提前分配
澎湃新闻:“两头婚”是既不要彩礼也不给嫁妆,这是不是说明当地是一个性别更平等的地方?
黄亚慧:有一本书叫《闺塾师》,讲明清时期的苏南女性的文化生活,能够从侧面反映当地女性地位是较高的,特别是世家大族中的女性。后来,这个地区它比较特殊,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效果要比其他地区更好,很多70后们都已经是独生子女了,那个地方的父母很能够接受独生子女政策,70后中就有两头婚的形式。
澎湃新闻:在苏南,长女是不会外嫁的。
黄亚慧:如果说家里面有两个女孩,长女会留在家,就叫“长女不外嫁”,这个是一个传统。当地人一般认为长女懂事比较早,能够帮助家里面很多事情,所以通常会把长女留下来。过去的招赘婚也比较普遍,确实是很多人看来不可思议。我一个同学在重庆给学生讲两头婚,他们觉得你是在开玩笑吧,怎么还会有这样的事?
澎湃新闻:是的,中国真的是太大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差别真的可以达到这个程度,在内部产生猎奇和异文化的效果。接下来我想问,能不需要彩礼,进行两头婚的女方家条件一定是不错的?因为两方还需要分别买一套婚房?
黄亚慧:经济条件如何并不一定,我调查的农村地区其实也不买新房,两家农村房子都再装修一下就行。当然,如果条件好,双方各买一套,或者说两方合买一套,两方出同等的钱买一套也是有的。当地人也提到,经济条件好的跟经济条件好的家庭进行两头婚,一般的就找一般的家庭。
因为如果两家经济条件差距太大,就会出现“嫁”的嫌疑,在结婚的协商过程当中可能会处于弱势,包括年轻人,他们也可能更喜欢经常住在条件更好的这一家。也包括生下来的小孩,比如说要生两个,一家条件很好,你以后继承我的家产,另外一家条件很差,你继承他的家产,那两个小孩之间就不平衡。这种贫富差异体现在同一个家庭的两个小孩身上是不公平的。
澎湃新闻:他们能够从各自的原生家庭带入到小家庭的资产,大概是个什么样的量级?选择两头婚的是比嫁娶婚经济条件优越?
黄亚慧:当时(2012年)当地偏远郊区的别墅的价格,大概是150万以上一套,这是先给你一个房价的概念,经济上,其实差异很大,有穷的、有富的,不能说选择两头婚的就比嫁娶婚经济条件优越。
有一种理论叫婚姻资助理论,婚姻资助事实上是通过彩礼与嫁妆,帮助小家庭获得独立的能力,然后跟父母自然而然的分离理论,也有认为它是一个财产的提前分割。嫁娶婚中的嫁妆和彩礼,是长辈对于年轻夫妇的资助,目的是帮助他们的小家庭建立,获得独立的能力。
但“两头婚”不同,财产并没有提前分配,他们没有从父母那里收获多少财产,而且如果没有买婚房,而是交替生活在各自父母家中,他们日常生活的开支是在依靠父母,小家庭没有获得独立生活的条件。
澎湃新闻:这是啃老?
黄亚慧:也不是啃老,他们有自己的花销,也有工作。但是家庭正常的开支很多,比如说买菜,小孩没大之前,主要就是靠父母,然后获得生活上的照料。
我认为一个家庭成长需要一个过程的,年轻的小夫妻(往往20岁出头就结婚了)没有获得过资助,所以也不具备独立的能力,他必须依附父母家庭,等他们成长到一定阶段了,小孩也慢慢大了,父母也慢慢老了,他们也逃不过养老赡养的责任,那时候他们的负担是很重的。
澎湃新闻:关于代际关系,有学者认为,女性权益的崛起,其实背后是长辈们的付出或者牺牲,也是长辈权力的衰落。不知道你是否认可这个观点,长辈们是怎么想的?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