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生育政策影响大学生婚育观念
7月1日,有媒体援引了学术期刊《妇女研究论丛》2022年第3期所刊发文章的观点称,从2021年中国大学生婚育观调查(最终获得9775份有效问卷)来看,虽然大学生的观念正在发生变化,但这种变化还是温和而渐进的,短时间内还无法动摇婚姻与生育的制度性基础。在下一阶段,婚育结果的变化趋势将取决于公共政策在多大程度上能缓解个体在婚育成本与个体发展上的压力。
年轻人生育意愿低迷是现代社会发展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世界各国的实践经验都可作“他山之石”。更为重要的是,在社会福利保障对生育群体的优待政策不够丰富以及不能有效地维护他们自身权利时,不应着急改变大学生的婚育观念,这更容易引起对婚育的反感。这在当前已经颠倒了次序,很多年轻人都能直观感受到来自家庭、社会的生育压力,但并没有感受到为他们创造出的良好的生育政策环境。生育政策直接关乎能否降低生育成本,让降低生育成本的公共政策尽可能完善和丰富并真正有效地落实,显然是下一阶段社会治理的目标之一。
生育政策,是决定生育成本高低的社会福利保障方向的公共政策。生育政策不仅得有,还得让受众群体感受得到力度。能够看出,各地倾斜于多孩家庭的优待政策虽然不近乎完善,但也是真金白银地在改善生育压力给多孩家庭带来的影响。大学生对婚育观念的认知各有不同,归根结底一样是受生育成本的直接影响。相较之下,针对首次生育社会福利保障政策的“影响力”并不突出,这很难让大学生感受到他们的生育意愿有公共政策在支持。
(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这一观点是基于当代年轻人的首次生育意愿进行分析的,而当前舆论关注更多的是生育政策是否优化倾斜至多孩家庭。随着三孩政策的施行,各地方政府都在不断推出利好政策,来支持属地居民积极响应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而施行的生育政策。虽然二次生育、三次生育与首次生育都同样重要,但舆论的关注焦点没有一视同仁,显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大学生对是否生育的判断。
生育成本包括直观呈现出来的因婚育而带来的住房、教育、医疗、工作收入等对个体的经济压力,同时还包括职场对婚育女性能否平等对待、婚育女性在家庭事务能否得到足够尊重等隐性方面的问题。这与上述学术期刊刊载文章的分析结论是对应的——“男大学生更在意婚育成本的降低,而女大学生更在意个体发展的机会。”这些都需要通过明确的政策规定和有效的政策落实让年轻人安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