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研究论丛

苦难世界的沉痛书写普列姆昌德作品中的苦难问

 

一、引言

印度现代文学史上的印地语小说家普列姆昌德较早就走向了世界,其作品尤其受中日两国读者的喜爱。观其现有的研究状况不难发现,国内学者大都青睐于研究其文学观及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通过对普列姆昌德作品的大量阅读研究,笔者发现其作品中的苦难问题尤为突出,普氏笔下诸多典型的农民、妇女形象,实则都是服务于其苦难主题的表现。纵观其一生的文学创作,可见悲苦农民、凄惨妇女和不可接触的贱民,以及苦难家国等文学世界,其中社会现实、自身经历与文学观念的影响与印迹难以磨灭。作为一个现实主义作家,他认识到文学创作应紧密联系时代生活,因此其文学创作还流露出鲜明的时代意识。

二、苦难问题的展现视角

(一)农民之苦

农民的悲惨遭遇是苦难问题的具体体现。纵观普列姆昌德一生的创作,其中农村题材占很大比重,在这些作品中,他刻画了诸多生活在农村的悲苦、不幸的农民。普氏热衷于选择农民等底层人物作为自己的描写对象,展现农民主要遭受地主迫害之苦、贫困之苦以及宗教政治压迫之苦等多方面的苦难。

普列姆昌德以现实主义的笔法记录了那个时代农民苦难的生活及其悲惨的命运。作家的笔下有诸多描写地主凶狠剥削农民的作品,短篇小说《牺牲》中的农民吉尔塔利遭遇了地主夺佃,失去耕种的土地和耕牛,生活来源被切断后投井自杀。作者通过农民因为土地而“牺牲”的故事,来展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盘剥压迫。《半斤小麦》中,农民辛格尔向地主借的半斤小麦,在若干年之后应偿还天文数字的利息。小说刻画了地主的精明、残忍、贪婪,对农民的残酷压迫,作者再现的地主对农民的经济剥削令人发指、农民之苦令人同情。《冬夜》讲述了只能穿旧被单的贫苦农民赫尔库在寒冷的冬夜里艰难地看守庄稼,展现了印度广大农村民生凋敝的现实状况。描写农村的力作《戈丹》,则是勤劳善良的普通农民何利的苦难史。何利吃不饱穿不暖,穿的是补了又补的围裤,辛苦干活一辈子,最后连想拥有一头奶牛的梦想都不能实现,却累得倒下后结束了苦难的一生。他不仅忍受着贫困之苦,还遭受着地主、地主的管事、高利贷者、村里头人、政府的巡管等的无情压榨,其苦难命运映射着印度千千万万农民的命运。《博爱新村》中的葛衍那用“让农民无偿地服役”的手段,施展自己的封建压迫与剥削,低价强迫收购农民的农产品。还借助同学的私权加重反抗者默努赫的地租。除以上作品之外,还有一些小说则表现印度农民受到宗教、政治、种姓等的多重压迫。勤劳善良的他们忍受着生活的苦难与重压,精神日益麻木,穷困潦倒。总之,在普列姆昌德的小说中,多处可窥见地主的爪牙横行乡里,农民由此饱受苦难与折磨。

(二)妇女之苦

作为现实主义小说家,普列姆昌德不仅关注农村、农民问题,还关注印度社会的妇女问题。他在作品中描述了印度妇女的悲惨境遇,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窥视她们的基本生存状态,也可洞察到作家普列姆昌德的内心世界。

短篇小说《穷人的哀号》中无依无靠的寡妇孟伽,因养老金被财主侵吞,想请乡村长老会替她做主,不料应该主持正义的长老会却袒护财主,寡妇倍感绝望,逐渐精神失常后惨死。《礼教的祭坛》中的伯尔帕是旧礼教的无辜受害者,遭遇抢亲后,囿于尊严、荣誉以及封建礼教的枷锁,最终成了礼教的牺牲品。《老婶娘》中的老年寡妇老婶娘,到了风烛残年之际,仍要受侄子、侄媳虐待之苦,孤苦伶仃的她,把自己的财产写于亲侄子名下,没想到冷血的侄子菩提拉姆夫妻却百般虐待老婶娘,让其忍受饥饿的摧残。《服务院》中的女主人公苏曼,因为没有体面的嫁妆而嫁给丧偶且年纪大她一倍的职员,由此开始了不幸的婚姻生活。她难耐生活的清贫,加上丈夫的怀疑和不满,被抛弃后堕落为娼妓。她被亲人嫌弃,被社会歧视,后来虽出了妓院但也只能栖身于“服务院”。《毁灭》中的彭喀是位靠炒米花、豆花收取一点东西为生的老太婆,炒米花时几次被地主捣毁,故意破坏,处于暮年的她也同样要忍受地主的横行迫害之苦。第二部以妇女命运为题材的小说《妮摩拉》写的是妮摩拉因为没有陪嫁,被迫与已有三个孩子的中年丧偶男人孟西结婚。她的结局是由于受到精神打击、疾病摧残与饥饿的折磨后离开了人世。《古姆苏》中的古姆苏因嫁妆不能满足男方而遭受虐待之苦。《失望》《鄙弃》《新婚》《丧宴》《妻妾》等也都刻画了妇女的不幸。普氏一生的创作中展现妇女之苦的内容不胜枚举,其中不管是农村的传统妇女、大家闺秀、知识女性,还是无依无靠的寡妇、贱民妓女,都饱受生活的欺凌,惨遭生活之苦。他关心印度妇女的特殊境遇,在作品中对妇女生活作了全面深刻的描绘,以此来表现她们不幸的生存状况和自身对女性问题的思考。

上一篇:德语谚语中的女性形象
下一篇:没有了